Inkscape始於2003年,最初是Sodipodi的一個分支、分線發展(fork),Sodipodi自身則是在1999年以Raph Levien的Gill為基礎開始。
此一分線發展的主導來自一個四人團隊,這四人之前為Sodipodi的開發人員,他們分別是Ted Gould、Bryce Harrington、Nathan Hurst、以及MenTaLguY,他們對原有專案目標有不同的見解體認,並未公開地進行協力貢獻,且技巧性的否認他們的動機用意是為了分線發展。
此外,他們聲明Inkscape的發展是嘗試與專注在完整實現SVG的標準上,相對的Sodipodi的發展強調是在於建立一套一般性用途的向量圖形編輯器,因此可能難以兼顧SVG方面的發展與支援性。
此外,他們聲明Inkscape的發展是嘗試與專注在完整實現SVG的標準上,相對的Sodipodi的發展強調是在於建立一套一般性用途的向量圖形編輯器,因此可能難以兼顧SVG方面的發展與支援性。
分線發展後,Inkscape也變更了幾項事物,例如開發所用的程式語言從C換成C++;而函式庫方面也換成GTK+工具套件的C++綁定(gtkmm)、重新設計使用者介面並加入多項的新功能特點。雖然Inkscape對SVG標準的支援實現是採階段性的精進強化路線,不過至今仍未完整。
再者,Inkscape聲明在專案的開發執行上將不採行「由上到下的治理」(top-down governance)架構,而是提倡平等式文化,權柄作法或個別開發者的獨特才幹與作為,對Inkscape的發展而言都會造成拖累影響。
因此,此專案特別強調其原始程式碼是放在任何參與專案活動的開發者都可以存取的位置,並在更大的開放原碼社群中進行參與及分享(這經常會形成跨專案的推動以及專案的分立,例如:Open Clip Art Library)。
因此,此專案特別強調其原始程式碼是放在任何參與專案活動的開發者都可以存取的位置,並在更大的開放原碼社群中進行參與及分享(這經常會形成跨專案的推動以及專案的分立,例如:Open Clip Art Library)。
雖然專案發起人依舊在決策程式上有高度代表性,不過許多新近參與者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任務,例如Bulia Byak就為Inkscape的使用者介面帶來根基性的新架構,新架構為今日的Inkscape帶來新的呈現畫面。
此後,由於英國Xara公司宣佈計畫將其所屬的繪圖應用程式:Xara Xtreme以開放原碼方式接續發展,這讓Inkscape的開發團隊深感興趣,並期望兩套軟體在後續發展上能緊密合作,嘗試找尋一種方式讓兩個軟體專案能共享原始程式碼、共享開發協調的心力成效等,並且使開放原碼在圖形方面的卓越表現,也能用在專屬軟體世界的各層面與環節。
下載 0.48.4.2 安裝版 (34.802Mb)
下載 0.48.4.2 免安裝版 (36.4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